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规格之高前所未有,重视程度历史空前。大会亮点颇多,极具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涵盖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等丰富内容。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这些论述首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揭示了生态文明体系内部的五大子体系,指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基础、使命、保障和红线。
(一)生态文化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灵魂
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基础,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所在。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培养生态道德,既需要传承发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道德,也要注意吸收西方生态道德文化的建设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践行生态道德成为公民日常生活的一种高度自觉;二是要繁荣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通过一系列优秀的生态文化作品,推动形成弘扬生态道德、践行生态行为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充分认识教育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中的各阶层、各年龄段、各地域,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素质,大力拓展社会公众接受环保科普和环境体验的渠道和平台。
(二)生态经济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发展方式变革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为其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在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一要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要促进存量产业绿色发展,通过能耗、环保、质量等标准,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清洁生产,也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提升增量产业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应用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二要实现生态产业化,守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实现生态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以此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等工作实施的突破口。
(三)目标责任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在此过程中,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具体而言: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绿色发展指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应加快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严格考核问责,形成约束性规范;四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习近平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朝纵深化推进,“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初步成型,法律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一些重大制度相继出台。如何充分发挥制度体系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明确提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具体而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内来看,一是继续深化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效率,不断适应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二是加快制度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构建环保监管体制、强化法制体系建设、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建立全民参与机制;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在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架构下,加快完善国家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制定、修改和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不断创新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机制,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形成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整体合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保障。从国际来看,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通过国内国际同步改革创新,实现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生态安全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红线
早在2014年,习近平便首提“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提出了11种安全,明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之中,凸显出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一样,是事关大局、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领域。为实现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必须加快生态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划定底线、红线。国家生态安全体系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必须要从关键入手、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关键在哪儿?习近平指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充分领会、学习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遵循生态系统多样性、整体性及其内在规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严格保护、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推进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退耕还林还草、城镇生态治理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要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真正做到有效防控。
本次大会既勾勒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更为重要的是,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性里程碑意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坚定用其统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尤其是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深入学习、全面把握其五大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365英国上市官网教授、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温宗国;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刘航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