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乘瑞,张京辉
在四教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下课铃已经打响,却仍能看到蒋建国老师与三三两两的同学们讨论问题的身影。蒋老师亲切细致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还不时用手势帮助同学们理解。
作为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年度教学优秀奖获得者,蒋老师一直有一个心愿:“培养更多环保’卫士’,更多环境领域的专业人才。”
坚持静下心来,踏实做事
随着城市发展,生活垃圾开始堆积如山,人们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作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面的专家,蒋建国老师在科研之余,还开设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环保事业需要更多人才加入,我希望上过我课程的同学都能成为这一方面的‘小专家’。”
1988年,蒋建国考进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环境工程系。蒋老师坦言,当年自己对学的专业也不是很了解,“我没有对自己的人生作过过多规划,但我坚持’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这一点,专注于一条路,静下心来做事。”
正是这种坚持,使蒋老师在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和污染场地治理及工程应用方面获得了许多殊荣:《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示范工程——生态填埋处理成套化技术》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试研究及工程应用》课题获得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系列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课题获得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老垃圾填埋场快速稳定化技术及其在封场工程中的应用》课题获得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如今,蒋老师不少学术成果已经转化为科技实践,在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说到自己走的这条学术之路,蒋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心浮气躁,其实就是想得太多。我常对学生说,就算有很多条路摆在你面前,最后也只能选择一条路,选择之后对错与否都没有后悔的机会。但选择之后,只要你按照这条路的要求好好走下去,最后就不会被亏待。怕的是挑来挑去,不安心,不专注,在一条路上没有积累。”
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是许多学生对蒋建国老师的评价。“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很有想法,我们做大学老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要与他们作朋友,引导他们选择好专业方向,以及人生道路。”蒋老师说。
在教学方面,蒋老师教了20年书,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幽默,信息量大,能学到东西”,是许多同学对蒋老师课的评价。
针对本科生,他以兴趣为导向,让更多学生喜欢上了专业课。“本科生刚接触专业知识,求知欲很强,但工程知识不直观,我需要把专业知识和实际工程案例结合起来,理论深度加上工程知识,让学生们形成由浅到深、深入浅出的认识,才会让他们形成更完整的工程观念及工程背景。”他说。
针对研究生,他则引导、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动手和思考。“研究生已经选择了读研的道路,就要在自己选择的领域生根,要朝着专家级的方向努力。作为导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计课题,让他去做选择,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潜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授课外,蒋建国还经常像朋友一样和学生谈心。比如,他担任班主任期间,每次期中考试之后,他都与学生进行两个下午的座谈,使班级里形成很好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大家都感受到班级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蒋老师会主动找学生谈心,告诉学生如果还没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就慢慢调整,但是对待每门功课一定要认真,考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认真学了没有。对待生活不规律的学生,蒋老师更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劝诫:“身体是最重要的,现在不珍惜,以后会为此付出代价的。”蒋老师从不对学生苛求,而是希望大家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健康的、积极向上地成长起来。
自大学时起,蒋老师就铭记母校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四字对他的影响尤其重要。这既是他的自勉,也是对学生们的要求。他希望学生们都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且努力做好。
蒋建国老师
蒋建国老师与学生在一起
编辑:高晓娟;排版:陆李超